产品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故乡 田野飘来中药香(报告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26 21:53:41 |   作者: 产品展示

  我的故乡——山西省稷山县勋重村。平地沟壑,纵横交错,地域广阔,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传统的村庄,历经王朝更替,战乱变迁,依旧人丁兴旺,古老而神奇,淳朴而厚重。我村历史悠远长久,人杰地灵。原名“东堆村”,是唐朝薛驸马的家乡。因薛驸马护驾东征有功,我村被唐高宗李渊封为“伟绩村”。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二次册封为“古勋重”。寓意开国元老,功勋硕重。原有赐碑在村东侧,过往军政官员都要下马跪拜。后人为易记,把古勋重简化为“勋重村”。

  勋重村位于稷王山下,汾水河畔,地势南高北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独特,这里是中药材种植、生长的最佳区域。

  我们小时候,故乡的中药材资源很丰富,沟沟岭岭、坡坡堰堰,野生中药材随处可见。因为空气清新、气候温和,温度适宜,每到盛夏,深沟清幽、溪水潺潺,每逢三秋,坡上野菊芬芳、红叶尽染,适合养生、休闲,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大自然里的各种植物都以自己的形态和习性生活着。中药材春天而发,从萌发到成长,绿遍沟沟梁梁、山山卯卯。没有人去关注它们的嫩绿深黑,冬来干枯;没有人关怀它们的自生自灭、壮大枯荣。春来又发,循回往复,走完它的生存历程。据古代名医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在百草中,有几百种草就是药。这些植物里长满了人类需要的中药。它们,是治病救人的良好药材,是天然的治病健身的优质中药。每种中药,都有着各自的功效。大自然在物竞天择筛选物种时,赋予了植物资助人类等动物的功力。活血化瘀,止痛止咳,护肤美容,明目润肠,健脾开胃……人类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并发现了中药的神秘。以草为药,让它们发挥了特有的功力,服务人类和动物,朝夕相处,和谐共存。中药的神奇,中药的疗效,我们中国人最为推崇和信奉。近些年来,我们村部分村民种着苦药材,奔向甜日子。中药材产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形态趋势,进一步增加了村民们家庭的经济收入。

  提起中医、中药材,我们村历史悠远长久,源远流长。解放前,我们村有一位老中医名叫赵杨忠(小名赵老五),出身于中医世家,他的爷爷赵克大早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世代行医。他因在伯叔兄弟中排行老五,同乡人称赵老五。年轻时赵老五争强好胜,受家风传承熏陶,跟着同门长孙赵明珠出门拜师,苦学中医。赵老五凭着勤劳苦干和踏实进取,终于学成归乡,于清朝同治年间在村里创建了“广益堂”药铺(创建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同乡人称“勋重老五药铺”。赵老五带领“广益堂”人同心同德,不断开拓,大胆创新,以“集思广益 善行天下”为宗旨,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名声享誉晋陕两地。

  赵老五谢世以后,他的后人继续用仁心仁术抚去了疾患者的病痛;用儒道医德为患者带来了康复的福音;用低调的华彩,彰显着中医永恒不变的魅力;用盛放的瑰丽,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神奇。“广益堂”的精髓,广为传诵;“广益堂”的经典,世人终生铭记;“广益堂”的仁爱,悬壶济世,誉满杏林;“广益堂”的威名,惠及晋南,多次响彻晋陕诸地。

  “广益堂”赵老五长子赵元旺,小时候在父亲的带领下,精心学艺,研修中医,与兄弟们一起自主研发了“加味太白膏”膏药、“去腐生饥散”、“海马拔毒散”、“口疮药”等。新中国成立后,赵元旺成了乡村医生,开始有效学习西医,在本县均安村卫生所工作,直到1990年,年事已高,才告老还乡。

  “广益堂”赵老五次子赵西元,利用父亲留下的“广益堂”祖传药方和膏药,在家里专治一些疑难杂症,方圆百里有名。我小时候和中药,应该说有不解之缘。体弱多病。父母经常带我到本村西巷赵西元家开药方,服用中药,身体终于彻底痊愈。长大之后,或许因为小时候弱不禁风、“命运多舛”,我却依旧痴狂于中药那种清苦的味道,格外佩服民间的一些土方子,救死扶伤的神奇本领。有一年,我家有个亲戚孩子,耳朵流脓。听他父亲说,到过多家医院治疗,经过好多医生治疗,总不见好转。后来,我领他到赵西元家里,换了3次药,花了六毛钱(收费低廉,换一次药,贰毛钱),病情彻底治好,而且再没复发过,真是“偏方治大病”。

  “广益堂”第三代传人赵元旺的次子赵七生,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祖国医学,崇拜敬仰古代医家华佗、扁鹊等历代名医圣,发扬医德医风,生产责任制后,在村里开了家中医诊所,为乡亲们把脉问诊,针灸推拿,输液卖药,代售祖传膏药,口碑良好,受到周边村里群众和本村村民的一致好评。

  “广益堂”第四代传人赵志工(赵七生之子),自幼受父辈的熏陶,对祖国传统医学十分热爱,情有独钟。上大学后又系统学习了西医理论与实践,继承祖辈精神,他刻苦钻研中医理论,2001年大学毕业后,到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职工医院工作,由于工作突出,2010年10月,赵志工被医院提拔为外科主任。2016年3月,赵志工光荣地提拔为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职工医院副院长。

  从2009年9月开始,赵志工参加了北京汉章针刀总医院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在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开设了中医针刀科室。对治疗腱鞘炎、腰膝盖疼痛、足跟痛、偏头痛、颈椎病等起到了显著疗效,解除了许多患者的痛苦,为他们带来了福音。“普及针刀传大道,福泽大众济苍生”,赵志工无愧为中医传人!

  故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开始尝试过种植中药材。近年来,靠近我们家乡的新绛、闻喜等县不少农民种植中药材。有些人,因为种的中药材适销对路,卖了高价格,赚了不少钱。他们那里的地理位置、天气特征情况、土壤结构和我们故乡相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些村民,也开始接受新生事物,种植中药材,因药材对路,收入是种植小麦等作物收入的好几倍。因此,我们那里种中药材的农民慢慢的变多了。当然,有同行不一定就有同利,但普遍反映,种中药材比种粮食作物收益要好。特别是前几年,因为新冠疫情影响的原因,有些中药材,收购价格奇高,种植户赚得盆满钵满。当时担任故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王义东同志,审时度势,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充分的发挥我们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由支村委牵头,大力倡导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广大中药材种植户,提供中药材种子、化肥、农药;聘请有关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每年农闲时间,组织中药材种植户,进行中药材专业培训,学习新的中药材种植技术和中药材加工销售;到了中药材收货季节,积极拓宽销售经营渠道,确保中药材及时收购。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村民高兴地说:“背有大靠山、肚有定心丸、地有金蛋蛋”。这几年,村里陆续涌现出了赵春辉、赵振才、赵伟新、王国刚、栢首哲、赵新法、王首宽、赵振中等中药材种植大户。

  目前,我们村药材资源丰富,一半以上的耕地都种着中药材,主要以种植柴胡、黄芩、地黄,半夏、丹参、连翘、远志、板蓝、瓜蒌、勒马等中药材为主。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农户+基地+合作社”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发展迅猛,带动农民增收效益明显。截至目前,全村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达3800余亩,年产销量1200余吨,年产值超过5000余万元。特别是柴胡道地药材品质好、药用成分含量高,有些大药厂经常到村里来收购。极大提升了故乡特色农产品知名度,有力促进了农产品品质提档升级,有效带动了广大农民脱贫增收。现在,村里无闲人,有的村民种植中药材;有的村民当中药材中介、经纪人,销售中药材;有的村民给中药材种植户点种、拔草、施肥、打药、运输……总之,只要人不懒、肯出力、能吃苦,在家门口,就有赚不完的钱。中药材种植成为父老乡亲们进行产业体系调整,重要致富门路之一,也是他们家庭的主要收入。中药材就是故乡老百姓的摇钱树、聚宝盆,通过中药材种植销售,故乡父老乡亲们的生活更加富裕,更加甜蜜,更加幸福。

  种植中药材。要想赚大钱,就要及时掌握中药材行情、销售信息,中介经纪人很关键。故乡中介经纪人赵春辉、赵振才、李明亮等为中药材种植户销售药材,起早贪黑,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故乡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从种植散户到合作社,从售鲜品到初加工,从坐等客商收购到积极外拓市场,他们功不可没。

  特别是故乡村民赵振才,头脑灵活,积极热心为村民服务。村民不会忘记,早在2012年,老百姓看到的药材(柴胡)拉回来都不会剪,赵振才自费从石佛沟村联系技术人员到村里教大家怎么剪。当大家看到,柴胡放中间,剪的人坐一圈,就像捉迷藏似的围着药材堆,人数就有六七十个,场面何当壮观!乡亲们有些年龄偏大的,身体较弱的,出远门不方便的……他们打工不出村,在家门口为村民务工挣钱开辟了新渠道。情不自禁,为赵振才竖起了大拇指。

  赵春辉、李明亮、赵振才都是中药材种植大户,他们及时关注中药材行情,掌握价格趋势,发现行情变动,及时向种植户公布;赵春辉、李明亮,还是村两委的主要干部,他们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谋划全局,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相关政策,保证村民获得最丰厚的经济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村里的中药材中介队伍不断壮大,科学技术人才正在充实其中,他们运用互联网,建立线上线下中药材销售平台。赵春辉、李明亮、赵振才等中介经纪人初步计划,对全村的中药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仓储、统一销售。同时,招聘大中专毕业生操作电子商务平台,与全国各大中药材专业销售商对接,扩大产品营销售卖面,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实现快捷销售。联合种植户、合作社、企业,抱团取暖,发挥现代化农业优势,形成标准化种植,提高市场占有率,共同致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012年,在侯马市工商联第12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我非常荣幸地当选为侯马市工商联副主席,总商会会长,根据组织安排,我主持侯马市工商联、侯马市总商会的全面工作。在侯马从事中医药生产的侯马旺龙药业集团和侯马康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有幸是我们侯马市工商联、总商会的会员单位,侯马旺龙药业总经理史长山是我们侯马工商联的兼职副主席,侯马康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房爱萍是我们侯马市总商会的兼职副会长。我在侯马市工商联、总商会工作期间,经常带领工商联、总商会领导班子成员到侯马旺龙药业集团、康威制药公司视察、指导工作,对两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2017年3月,我到侯马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城司)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2022年5月4日,侯马市成立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村发公司)。借鉴外地“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经验,侯马市村发公司由市城司组建,班子成员由市城司班子兼任。因为我在侯马城司担任副总经理,因此,我也担任村发公司副总经理。近年来。山西旺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有方,企业经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流产品猴头健胃灵胶囊、男康片、三肾丸(岢岚方)等药品获得中国著名品牌”“山西省名牌产品”等称号。慢慢的变成了侯马中医药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企业实力丰沛雄厚,产品远近闻名。作为侯马市村发公司副总经理,因此,我对山西旺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和发展状况,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故乡的中药材种植,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借鉴山西旺龙药业集团的成功经验,恕我斗胆妄言,故乡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中药材种子把关要严;机械化种植还需发展;技术指导一定要坚持常态化;对种植户的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药材种植规模还需扩大;要做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积极引导村民进行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种植,要在规模效益上作文章,抓质量,创品牌,让市场认可。逐步推动故乡中药材种植、销售、生产、加工提档升级,经济效益再上一层楼。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传承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中药,我对它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痴狂。痴狂于它每一缕根须筋脉的独特形态;痴狂于它在沸水间迸发出的那股清苦的味道;痴狂于它在瓷钵中呈现的那种清黑的颜色,在青白色的衬映下闪耀出阴翳的光;痴狂于它不同于一般生物的生命状态。中药材,作为中国传统中医的地道药材,慢慢的受到人们重视。一年年,一代代,一辈辈,薪火相传,永无止息。我们勋重村的父老乡亲们,和全国千千万万普通农民一样,土里刨食,脸朝黄土背朝天,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劳动者。这些年,他们为了生活,深深扎根于脚下的中药材这片热土,用辛勤的劳动和奋斗的汗水,浇灌出一朵朵璀璨的生命之花。他们的收入,是头顶烈日、汗珠摔八瓣换来的辛苦钱、血汗钱。虽然平凡与伟大之间从来就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他们凭着在田野里种出了的一袭中药香,走出了一条种植中药材的发家致富之路。他们是平凡的 ,他们也是伟大的,他们是平凡中的伟大。我们共和国的大厦不正是千千万万这样普通平凡的劳动者所支撑?应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赵利民,男,汉族,山西省稷山县人,爱好文学写作。1982年,参加了山西省青年《刊授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5年,参加了《文学青年》杂志“创作中心”第四届函授学习;2005年,参加了《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班”函授培训学习。多次在《作家》《山西日报》《作家联盟》《咱们村》《今日头条》《东方文艺》《简书》《乡土作家》《北京头条》《南国红豆诗刊》《生活晨报》《山西农民报》《山西作家文苑》《当代文艺》《老家山西》《临汾日报》《作家新干线》《百家号》《金榜头条》《郁江文艺》《古运新城》《三晋文学》《新边塞》《金石文学》《新田》《汾河家园》《绛州文学》《枣花报》《后稷文苑》《侯马报》《侯马作协》《稷人说稷》《稷山文艺》《今日侯马》《塞北文学》《汾水文学》《侯马壹资讯》《后稷新文苑》等报刊、电视台、公众平台发表小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美篇、新闻、通讯等作品。在国内文学作品比赛活动中多次获奖,并有幸成为《今日头条》内容“品鉴官”。现任:山西省侯马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山西省侯马市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全面翔实,细微宏大,展示了新农村的真容,值得广大朋友们推广,借鉴,让我们的农村在新的时代开出灿烂的红花

  赵总椽笔生花,细腻详实。宏篇调查报告,有点有面,有人有事。从本村的野生药材到中医世家,从几十年的各别种植药到现在的规模种植,科学种植,还有了自己的经纪人,并与中药厂和作,前景看好。好,为你点赞[比心][比心][比心]

  鄙人细心的阅读了赵公的巨作,文章里面有一字土里抛食应改为“刨”个人愚见。